揭秘遼寧省鞍山市岫岩滿族自治縣“羅圈”

作者:漯河市 来源:錦州市 浏览: 【】 发布时间:2025-11-02 16:35:15 评论数:

揭秘遼寧省鞍山市岫岩滿族自治縣“羅圈”

  在遼寧省鞍山市岫岩滿族自治縣,有一處山嶺環繞、形似圓圈的地方。當地居民將該坑地貌形象地稱之為“羅圈”,是一個巨大的天然凹坑。在這裏,人們打井取上來的水總是浮著一層薄薄的油脂,水質苦澀難喝;此外,坑內還有一種埋藏於坑底的特殊資源,那是一種他們認為既可用作肥料,曬幹了還能燃燒的“黑土”。在這些奇怪的現象背後有著怎樣的秘密?巨大的羅圈坑到底是怎樣形成的?是天坑?是火山爆發所致?還是另有玄機。

  為了探個究竟,我們趕往遼寧岫岩滿族自治縣蘇子溝鎮古龍村。

  初識“大坑”

  像世外桃源一般掩藏在大山深處

  一進古龍村,我們便被眼前的“大坑”所震撼。在“大坑”入口,兩側山脊猝然斷裂,隻留給人們一條狹長的土路,沿小路而入,視野豁然開朗,一處處農家院靜靜散落在土地之上,炊煙嫋嫋,遠遠的隻能聽見幾聲犬吠。

  爬上山頂,我們驚異地發現,“大坑”竟與一個標準的正圓幾乎相同,加之周圍群山環繞,好似一個巨大的指環靜靜臥在山間。

  從“大坑”四周山嶺登高向下觀望,整個坑形態呈碗狀。撞擊坑直徑約1800米,坑深約150米,村民們介紹,現有一個村民組60餘戶人家在此居住。由於周圍山嶺環繞形似一個圓圈,所以該村民組以“羅圈”為村名。具體又分作“圈裏”、“圈外”。“圈裏”風光優美,民風淳樸,像世外桃源一般掩藏在大山深處。

  “大坑”怪事

  怪事一:井水浮油黑土能燒

  “坑裏人”祖祖輩輩生活在這裏,因為交通不甚便利,這裏的村民靠上山養蠶和耕種來維持生活。正因為這樣,圈裏人的生活並不富裕,甚至因為一些至今仍無法解釋的自然現象讓村民叫苦不迭。首先,這裏的水與外邊截然不同。家住南台子的薑淑清說,村裏很多人家打井取上來的水都漂著一層油,根本沒法喝。她打了一瓢自家井裏的水,我們發現水的顏色類似啤酒,上麵泛著一層油光,聞起來有類似鐵鏽的味道,放一點在嘴裏嚐嚐,感覺很澀。

  除了水上漂著一層油外,“圈裏”還有件怪事,那就是這裏的地下埋藏著一種黑色的泥土,挖出曬幹之後表麵有白色的霜,扔到火裏還能燒。

  怪事二:“坑裏”居民吃水挺難但很健康

  這裏的居民打井,打了15米,竟然連一點水都沒打出,在表麵經常看見水在流動的地方,打井卻不出水。而且更稀奇的是,有的時候打井,還能打出大型動物的骨頭。

  薑淑清說,“大坑”是越往坑中心水質越不好。由於吃水困難,薑淑清和六七家鄰居集資安裝了自來水設備,在整個大坑最西麵的山腳下開了一口井。即便這樣,吃水仍是個很大的問題:“每年一到11月,那個自來水井的水就幹了,我們隻能到村裏原來的老井裏挑水,一直到來年5月才又能吃上自來水。”與薑淑清不同,村民逄德光卻對生活在這裏很自豪。他說,雖然吃水困難,但這個村是個長壽村。

  關於“大坑”的傳說,逄德光從沒聽村裏的老人講過,更沒探究過“大坑”到底是咋來的。但是,他說:“十年前,一位姓覃的教授帶著幾個人來到這裏,當時就住在我家。他對我說,咱這裏很可能是幾萬年前被隕石砸出的坑,後來裏麵積水形成湖,最後水衝出了一個缺口,就形成了現在的大口,但由於身體原因,這個姓覃的沒能將研究完成就離開岫岩了。”

  “大坑”猜測

  是“天坑”、“火山口”還是“隕石坑”?

  就像村民逄德光說的那樣,其實早在1982年至2004年間,多家科研單位先後到岫岩實地考察,希望驗證隕石坑的推測,但由於種種原因,最終未能確定。

  難道“大坑”是天坑?但天坑主要的地形特點是熔岩石,顯然並不符合羅圈坑。在專家無從下手的時候,它們在路邊發現了火山岩,火山岩是火山噴發,由火山灰,火山碎屑和精屑沉降凝固成的。再加上火山噴發,使周圍動物迅速死亡,這很符合實際。難道說羅圈坑是一個火山口?如果真是火山口,那麽周圍的火山岩必定是大片大片的。於是專家在整個村莊尋找,也翻山越嶺,然而整個羅圈坑沒有發現第二個火山岩,這時又否定了羅圈坑是火山口的想法。

  揭秘“大坑”

  5萬年前,隕石撞擊形成岫岩隕石坑

  2007年初,中科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陳鳴博士率科研人員在岫岩展開研究,並初步將此獨特的地理地貌命名為 “岫岩坑”。科研人員在第一年度的研究中,即在坑區地表岩石中捕捉到了撞擊衝擊波作用遺留的物理變化痕跡,為之後的研究提供了關鍵的科學依據,明確了探索技術途徑。

  2009年3月20日,陳鳴率隊再次來到“岫岩坑”,進行了為期5個多月的鑽探勘測工作,揭示了坑體深部的地質構造,並獲得了珍貴的深部岩石樣品。岩石樣品分批次被送到廣州,科研人員找到了隕石強烈撞擊導致靶區岩石發生變形、碎裂和局部熔融以及岩石和礦物發生衝擊變質的係列證據,並最終從科學角度證明了該坑為隕石撞擊所成,岫岩隕石撞擊坑也成為國內首個被科學證實的隕石坑。

  通過對坑內物質的放射性同位素分析,初步確定隕石撞擊事件發生在5萬年前。隕石撞擊坑形成後,坑內積水形成了小湖泊並沉積了上百米厚的湖泊沉積物。大約在3.9萬年前,地勢較低的“岫岩坑”東部形成了缺口,積水流出並侵蝕山體,最後湖泊消失,演變為如今所看到的碗形凹地。



12下一頁